首页

女王原味鞋

时间:2025-05-25 03:00:57 作者:(乡村行·看振兴)青年赋能资源加持 浙江乡村“过客”变“留客” 浏览量:48651

  【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65】

  一则喜讯传遍天山南北——经国家统计局核定,2023年新疆粮食总产423.84亿斤,同比增加61.13亿斤,增量居全国第一!

  在人们印象中,新疆多是黄沙遍野、寸草不生的戈壁滩,它是如何变成麦浪滚滚、稻花飘香“米粮川”的?

  “连创总产增量、播种面积增量两项全国第一的背后,是新疆扎扎实实提升粮食产能的不懈努力。”新疆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晶说。

  农业科技的加持,是新疆粮食增产的基础。

  “新疆粮食作物屡创高产纪录,主要得益于良种良法的大面积推广。”铺开一张玉米种植地图,新疆农业农村厅种植业和农药管理处处长汤义武向记者解释,“以玉米为例,为了改变‘靠天收’的粗放管理,农业管理部门将全疆划分为3个玉米种植区域,即北疆春播玉米区、南疆春播玉米区、南疆复播玉米区。按照各地生态特征和种植结构,我们列出31个推荐品种和15个示范品种。同时,围绕抗倒伏、提高整齐度、防早衰3项关键技术组织科技力量开展攻关,并发布了‘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技术方案’,将玉米亩收获株数确定为7000~8000株。”

  汤义武告诉记者,科学种植的效果非常明显:2023年,全疆玉米百亩方、千亩方、万亩方、十万亩方单产分别达1545.94公斤、1427.66公斤、1300.67公斤、1117.4公斤,创全国大面积高产纪录。

  持续扩大粮食种植面积,是新疆粮食增产的关键。

  在和田地区于田县科克亚乡阔勒吐克村,记者了解到:以前村里有100余亩撂荒耕地,由于是沙质土地,多年来没人种。2019年开始,通过整理土地、细作优化土壤,曾经的撂荒耕地“活”了。

  “我们试种了红薯,没想到效益超出预想,于是后来又种上了玉米、小麦、恰玛古,仅这块地就让村集体每年增收十三四万元。”该村驻村工作队队员唐亚军说。

  2023年,新疆通过撂荒地复垦等方式新增耕种面积100余万亩,调整种植结构新增粮食种植面积300余万亩。同时,还科学引导粮食生产向伊犁河谷、准噶尔盆地、塔额盆地、焉耆盆地、塔里木盆地等优势产区集中。

  水利设施的改善,是新疆粮食增产的重要保障。

  奇台县大泉塔塔尔族乡大泉湖村村民张孟伟正在田里忙碌。今年压种冬小麦时,他采用了新的滴灌带铺设技术:“看,我们以6行小麦为一组,一组内铺设2条滴灌带,并且在每组小麦之间空出了一个33厘米宽的交接行。”

  “这种滴灌方式已经推广,每亩节水在10%以上,亩均节约50立方米水,增产2%。”一旁的该县农技推广员王燕说,“水利设施的完善,是节水的底气!”

  为缓解灌区农业的“卡脖子旱”问题,2023年,新疆安排资金97.5亿元,重点支持喀什噶尔河、博斯腾湖等5个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并建设7个水利枢纽工程,推动近110万亩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

  “2023年,在全疆主要河流来水比去年同期偏少10%的背景下,水利部门加大统筹调度力度,累计实现农业灌溉供水568亿立方米,比2022年同期多灌14.11亿立方米,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水支撑水保障。”新疆水利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艾斯卡尔·吾休尔介绍。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新疆粮食增产的底气所在。

  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八师一四三团农一连,改造后的高标准良田里,职工们实现了“手机种田”:土壤墒情仪时刻监测土壤参数,远程控制阀门实现自动启闭,无人驾驶农机、飞机实现自动作业。

  “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小麦单产提高5%以上、玉米单产提高20%以上,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重增加30%~50%。”新疆农业农村厅农田建设管理处处长张明义告诉记者,“2023年,新疆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435万亩,全区(不含兵团)上图入库的高标准农田达3966万亩,提前两年完成‘十四五’建设目标。”

  “新疆已经成为可调出粮食量最大的产销平衡省区,我们正着力推动新疆的粮食和农产品供给,从‘区内平衡、略有结余’向‘区内结余、供给国家’转变,让‘中国碗’里装上更多的‘新疆粮’!”李晶信心十足。

  (光明日报 记者 尚杰 赵明昊 王艺钊) 【编辑:张子怡】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利用“撞库”手段获取征信信息构成犯罪

“我们将努力打造一座不断‘生长’的专业博物馆,一个共建共享的文化空间。”据四川报业博物馆负责人介绍,四川报业博物馆将与四川乃至全国的报业和文博界同行携手共建,通过互动体验、数字展览、传媒研学等多种方式,探索更多的博物馆“打开方式”,搭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连通业界与学界的园地,呈现报业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最新成果。(完)

广西法检“两长”公开开庭审理一起故意杀人案

广州11月15日电 (王坚 程正泉)第23号台风“桃芝”已于15日早晨减弱停编。第25号台风“天兔”14日晚移入巴士海峡,15日3时减弱为台风级。

(走进中国乡村)三明桂峰村掀旅游热:诗意共远方

雨天,对于每一位车手而言骑行变得更为谨慎,也更考验车手的能力,比赛现场也没有了第一个比赛日里大集团骑行的景象,密集的雨点将车手们分化成多个骑行小团队。2小时过后,赛道上基本形成3-4个骑行团队,而随着比赛进行,领先的10多人团队再次分化,垦利赛段黄色领骑衫拥有者成都CCN自行车队的皮特·利库诺夫、飞锐蒙古洲际队的米哈尔·拉姆和SCOM-泰山体育车队的拉曼从领先团队中成功突围,形成新的三人突围小队。

北京蓝色港湾成全国首个“入境消费友好型商圈”

因为条件艰苦,之前招的厨师干了一阵就走了,“我也想念远在疏附县的家,想念父母。”克尤木·白尔迪说,“但我走了,谁给关员们做饭吃?”克尤木·白尔迪咬紧牙关,还是留了下来。

“90后”林巧玉,拟进一步使用

工作之余,作为江西省青联港澳界别委员的汪森还致力举办港澳青年到赣考察交流活动,“2023年我们举办了‘乡亲桑梓行·浓浓赣港情’‘百万青年看祖国·江西行’等活动。我希望通过举办这些活动,能进一步加强香港青年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汪森说,香港青年可以通过这些活动与在赣学生交流,有助于增进赣港青年之间的友谊。他也期望香港青年在交流结束回港后,能与身边的朋友积极分享活动经历,在香港讲好江西故事,传播好江西声音。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